第四章 辞官(1 / 2)

寒门贵子 地黄丸 2452 字 15天前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平旦,也就是天光未亮的寅时左右,上朝的达官贵人们就要早早的来到台城门口子等候。

徐佑也不例外,他乘车来到宫门,见谢希文、陶绛等人已到,互相点头打声招呼,并没有交谈。等到鸣钟响起,宫门打开,有内侍捧着“门籍”,上书姓名状貌,一一对印后,唱名趋进,

天子面南,高居宝座,三公面北,以东为上,武将面东,以北为上,文臣面西,以北为上,其余诸卿皆按班就坐。

徐佑为大将军,位列一品,但班次在三公以下,故而坐在西边第二位。

虽然班次略低,但权势不可同日而语,三公的司职早被三省分走了大部,连太尉也只是徐佑名义上的领导,但是手里没有能够直接指挥的兵力,从不从命,全看徐佑对他的尊重程度。

朝议开始,先由徐佑奏禀西征取得的战果,这些内容提前形成公文送到了台省,大家包括皇帝都耳熟能详,可过程还是要走,等徐佑说完,御史台的殿中侍御史寇祖宽发难,道“大将军报喜不报忧乎姚晋没到长安而身死,让我军出兵由义战变成不义,沮渠乌孤举族归顺,为破西凉立下汗马功劳,可突然顺而复叛,被大将军几乎灭族,个中内情,又怎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洛阳得而复失,浚仪胜而又败,中牟损兵折将,竟还敢不经过朝廷允许,私自和索虏交换战俘,区区齐啸一人,如何比得过贺文虎、楼祛疾等八大姓的魏国勋贵逞弄私欲大于纲纪,肆意妄为轻蔑国法,敢问大将军,这,该当何罪”

寇祖宽洋洋洒洒,细数徐佑共十七个大小不一的过错,要不怎么说职业喷子惹不得,行家一张嘴,就知道活好不好,他先扣了三顶大帽子,姚晋之死、沮渠乌孤之叛,以及擅自放了北魏的勋贵,牵扯到大义、野心和通敌等虚无缥缈、死无对证却又最容易引起猜疑的罪名,然后再用其他方面进行补充和旁证,出招阴险之极。

御史中丞张籍的脸色很难堪,狠狠的盯着寇祖宽,若不是廷议,估计早一巴掌抽过去了。御史台是他的势力范围,可今天寇祖宽的弹劾,事先没有通知他,属于擅自行动,最可恨的是,寇祖宽是他从底层一手提拔培养的人才,没想到竟会背叛自己。

谢希文的手伸的太长了

还有,这些寒门出身的人,果然不可信

紧接着是尚书台的给事中蔡阳平、左拾遗邱延实、廷尉左平孙玄、秘书郎杨弃等,众多五六品下的文官们群起攻之,仿佛徐佑不是凯旋而归的大将军,反倒是戴罪之人。

徐佑安坐不动,眼观鼻,鼻观心,连神色都没有丝毫变化。皇帝却有点急了,频频看向安子尚,他是太尉,统领全军,这时候应该站出来为徐佑说话。可安子尚双目似开似合,昏昏欲睡,不知是没看到,还是根本不搭理皇帝的暗示。

众文臣吐沫横飞,攻讦了徐佑整整一个多时辰,谢希文出面叫停,然后问徐佑道“大将军可自辩”

徐佑淡淡的道“诸君弹劾的都是事实,我没有好辩解的。愿辞去大将军之位,回钱塘主持玄机书院,为国家培育栋梁才。”

朝堂里炸起惊雷,谢希文愣住,谁不知道徐佑舌灿莲花,死的能说成活的,黑的能说成白的,为何这般轻易的认输

其实连他自己也认为今天很多对徐佑的指控是求全责备,太过苛刻,但政争面前,心慈手软不得,必须趁着廷议未曾决定封赏之前,给予狂风暴雨的攻讦,才能把徐佑立下的盖世功劳稍稍抹去一些,否则的话,任由他加官进爵,今后将无人可以节制

之所以谢希文选择发难,是因为早些时日,皇帝找他透过口风,准备封徐佑为秦公。除了西汉初年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及朝代更迭造就的安汉功王莽和魏公曹操,之后这七百余年,再无异姓王,更无异姓公。

谢希文苦劝,说依旧制,王爵非皇子不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徐佑已是开国县侯,主上要加恩,大可封他为开国郡公,若是破例封公,加恩太过,恐怕非人臣之福。

安休林少有的固执己见,要求谢希文在廷议时代表尚书省表态支持,谢希文见皇帝主意已定,只好退而求其次,说可以效仿卫青、霍去病的先例,封侯即可。

徐佑功劳再大,大的过卫、霍

安休林仍然不同意,说汉武雄才大略,卫、霍之功,五分归天子,封侯可也。但他只不过中人之姿,灭凉之功,八成归徐佑,封侯不足以赏。

谢希文断然拒绝,质问道灭了凉要封公,等灭了天师道,是不是要封王日后再北伐魏国,陛下拿什么来赏赐

安休林的回答让谢希文彻底绝望,竟然说该封王时也可封王,他不负徐佑,徐佑定不会相负。

也是这次秘密谈话,让谢希文认清了形势,决定冒险在徐佑刚回京还摸不清局势时发起突然袭击,纵使不能切断他的青云路,至少也得按住他登天的势头。

不能封公,是底线

陶绛冷冷道“大将军好权谋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娴熟之极。你固有识人不明,统兵无方,临机少断的过错,可毕竟开疆扩土,平定了西凉,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大功,却要假惺惺的辞官归隐,是不是故意想要激起军队和朝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愤怒,纠集成众,指责痛骂朝廷寡恩,好为你造出声势,然后裹挟军心民意,威逼陛下和朝廷加重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