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正经出彩(2 / 2)

侯门纪事 淼仔 7360 字 1个月前

这话又稚气了,换成你自己也做不到一辈子边边角角对别人说。年青的时候仗着懵懂可以,但老谋深算的张大学士不会。这与反悔自己“爱惜”是两回事情。

张大学士斟酌的对正经说,还要说的他明白。

……

“从制约制衡上来说,今天你来找我,你做对了。刚才说过我有不同看法,并且站得住脚根。我和董大学士不是没有诗社里会过面,不是没有私会上用过酒。但事后说的明白交待的清楚,与朝中的事不会有关。也就所以,你打算最近露头脸儿,你家的人是帮不上你的忙的。反而袁家对你照顾太多,董家是你曾祖母的亲戚,在你露头脸儿以后,会招人怀疑是他们出的主意。反而,我寻人响应你,那结果大不相同。”

张大学士喝口水润润嗓子,深深关切地道:“正经啊,福王造反是事实。亲戚们帮你家不受连累已经仁至义尽。再有个帮你家洗清门楣的举动,岂不是让人怀疑要和朝廷律法作对?岂不是揭起一波罪臣余孽不应该受到株连的作对?皇上没有诛几族,可不表示律法有更改。等你再大几岁,能独自出门,往外省亲眼见一见别的罪臣余孽的日子,你就懂了。”

韩正经吸吸鼻子:“我已经懂了,多谢夫子,原来我不寻姨丈还有这样的道理在。夫子,那现在我还能露头脸儿吗?要是妨碍到姨丈,我宁可不露头脸儿。”

“本来我都肯为你寻亲事,也是想你长大出息了,有个往来不断。为你自然有过打算。但我的打算等过上几年,在你十二岁以后。却没有想到你九岁的年纪就有这个心。既然你有心,我自当帮你当下、如今就有点儿成绩出来。”张大学士抚须:“咱们来好好想想,这些进京的人事情上,你说些什么好?”

韩正经不放心的再提醒他下:“夫子,凡事以不带累到姨丈为上。”

张大学士呵呵:“我想主张你放心。哦,是了,你没有仗着是个孩子就闯到我家里问话,我刚才说你对是吗?原因有没有说。说了,你再听一回。等你过几天满京里有名,也就不会有人怀疑我出的主意。我让人响应你,也就令人信服。”

“谢谢夫子,请您出个万全且不牵扯到姨丈的主意吧。”韩正经再次下地,跪下来叩了三个头。

大学士在这当口儿上得说点儿什么,他没有让韩正经就起来,而是微笑问道:“那你也得给我一句话吧,你能给的……亲事上面……”

韩正经不费事儿想了起来,这源于回京后胖队长在战表哥的教唆下挑头,总是皮匠开会商议教训柳坏蛋对加喜不好。

他一字一句地道:“对天为誓,我会对玲珑好,如姨丈对姨妈那样,也绝不亏待费玲珑。”

姨丈对姨妈那样,在有些人眼里简直大逆不道。在有些人眼里,如韩正经等自家孩子们,那是人人要效仿。

张大学士满意极了,一面让韩正经起来,一面打算明天让费大通去费家再说说,他老张说的亲事是不纳妾的好亲事,是女婿出息对妻子好的好亲事。这点儿感激一定要有。

有人说张大学士会让费家对文章侯府卑躬屈膝,存在身份上低人一等的心思。

怎么可能?

看在大学士面上,韩家也得恭敬亲家,这里存在的是给大学士面子。

大学士说个亲事,反而降低自家身份,张大学士会说这样的亲事吗?说个自己门生的亲戚让对方看低?这怎么可能。

应该是我老张出面,我为男家也出力,为女家有个好女婿,你们全要感激我,两边拿高姿态,你们夫妻过得再好,也有看着我的一点儿意思在内。

他对着费家会是,给你家说个身份高,却不会带着费家一起弯腰。他对韩家是,我为你家出力不少。除去在董大学士和忠毅侯面前以外,张夫子处处高姿态,处处占恭敬。

有人说实际身份费家确实低,但因有老张是媒人,也不会低到有异议不说,有话不敢理论的地步。

御赐亲事,长辈说的亲事,遗言里的亲事,为什么另一方会有底气,不就是说媒的不一般。

今天又讨到韩正经的承诺,老张兴高采烈,把自己主张献出。

“我是这样想的,你呢正经,你主动来找我,这是你心里有,而不是我点拨而出,这一点儿太难得。你的意思是,这一伙子人要在京里钻营到乱,上蹿下跳的不和气,多少会带坏京中。”

韩正经用力点头。

“所以你呢,你想怎么样?”张大学士希冀地道:“这得你自己想,才看不出别人的痕迹,全是你自己的。我帮着你理,你大胆的想。”

“嗯,要制止。乱不好,治安不好带累百姓平静。他们应该由皇上安置,或者让有司安置,他们应该献功劳,献胸中的沟渠,不应该自己背后乱。皇上说不好相中了人,让他们一乱打跑了,这也算是辜负圣恩。”

大学士道:“正经,这一句你改成,既来之,倘有人才,惊吓而走,朝中失去人才,是谁之过也?况辜负圣上仁爱之心。”再叮咛:“要全是你自己的话书写。”

“书写?”韩正经没想到这一点。

大学士含笑:“正经,我为你打算好,你写一篇文章,以罪臣之身份论担忧进京的人不守法度,有如福王当年辜负圣恩。再提出进京的人虽参差不齐,但不以出身论高低——现下这些人中大多已没有身份。不以祖先罪名论高低——他们祖上抹去王爵,当时全有罪名——借机也把你家洗一回。说你自懂事后日夜忧心,再说说你养在曾祖母房中,其实还是太后的恩典不是?袁家是太后外戚,太后要是不答应,你也不成。再感恩你妹妹添喜能和多喜、加喜作伴儿,说你很想报效,但年纪不大不能出力,但有忧心出来不敢不回…。可全要你自己的话,才不带累你的亲戚。”

“是是,”韩正经兴奋的小脸儿通红。

“你要当心,你这文章呈上去,就会有人弹劾你的姨丈,认为你小孩子说不出这些话,是你姨丈要和皇上眼中认定罪臣作对,晕了头,为你家出许多力不说,妄想借你小孩子的嘴为你家洗清门楣。”

“那我应该怎么办?”韩正经迫切。

“只要你的文章全是你自己写的,文法用赵先生教过你的就行。切记不要为不通顺和措词而寻你家人。写完以后,自然是你家人看过呈交。但除去作乱字眼以外,不许他们改动一个字。呈上以后,外面的评论你权当听不见。你放心,我不会由他们谈论太久,凡事不能过头。言语上的话,一旦过了,煽动造反都有可能。史书上事例不少,福王也是个例子。最多三天,我命人响应你,认同你的文章。正经,皇上会让人查的,你要死死咬住是你自己的话,反正确实也是你自己的,也是你寻的我,不是我寻的你。没有人唆使就是没有,皇上一旦相信,对你家大有好处,你呢,从此将是京中小小名士了。”

张大学士一气说完,想想这小名士出炉前有自己之力,笑的肩头颤个不停。

韩正经没有想到小小的一个心思,经过大学士捅破窗户纸,成了一桩大动静。他紧紧咬住嘴唇,才没有惊呼或欢呼。

激动之下,两个人有片刻各自心思出着神。又花会儿功夫,大学士反复帮正经整理过,再三交待全是自己的话。韩正经又问:“我要先禀告姨丈,免得他有担心。”

“那没有人管得到,你天天往他家上学不是吗?这事儿确实不是他指使的就行。凭你姨丈的圣眷,他还有太后,”大学士觉得有一句一定要添上:“还有他的为人,相信不会有太大风波。”

外面有人敲门:“老师,到散的时候了。”张大学士和韩正经一前一后出来。

大学士上了年纪,如果有人问没有再出来作诗,他说睡着不想起就能搪塞。而韩正经九岁,韩世拓说玩去了,直到回家才找到他也说得过去。

第二天一早,韩正经说到姨妈家里用早饭,在袁训还没有出门的时候,书房里见他。

袁训听完,胸中涌出正经长大了的暖流,抚摸下他的小脑袋,柔声道:“你忠心,很好。去吧,大学士说的对,按你自己想的写,不要让家里人插手。你会做文章了不是吗?只管往上呈,不要管我。”

韩正经高高兴兴的走了,袁训打发儿子下学去探董大学士的病,把正经的话带给他。

董大学士也是欣然,说着老张头儿说到做到。执瑜走后,找出好些收藏的历年考卷,还有他最近勾出的看书重点,给常珏捎去。

……

满朝震惊,议论纷纷。

“不可能,九岁孩子有神童,但这分明是给自己家里洗门楣,又顺带的表忠心,这是文章侯上奏章觉得力度不高,故意写上小孩子名字。”

“只怕袁家也有份。”

“不是刚有谣言袁家造反?”

“权势过高不是好事情,袁家理当削弱。”

席连讳看完文章侯世子文章的抄本后,想了又想,支撑病体来见袁训。

……

“侯爷,你太着急了吧。再等等又怎么样?徐徐图之又怎么样?你大可以等韩世子长大中举,他今年九岁,我没记错侯爷你三十五还是三十六?他十九岁,你不超过四十六,年富力强正能安排他立功的时候,为什么要早早惹得众说纷纭?”

袁训摊开手:“你说的有理,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席连讳不相信:“与你没有关系,你也可以拦下来吧!为你自己想想,外面说你造反,还待查中!”

“我不知道我怎么拦?我也跟你们一样,他呈上去了我才知道。我看的也是抄文。”袁训露出好笑:“我难道看不出这是和皇上作对,福王作乱不过十年,我就洗清福王余孽,还让福王余孽成为有功之人?这又不是出游的时候碰上事儿躲不开。那流配的犯人们还不当我活菩萨,狱里还呆着的人还不纷纷使家人往我家门来?我成了为犯罪的人洗白的水,最后只会把我洗脏,我能有什么好儿?”

“真的你不知道?”

袁训手指房顶:“不然我发个誓,这不是我主使!”

席连讳相信了:“你还真的不知道?那这就是韩家的作为?这韩家依附你,竟然没想过带累你?”

袁训诉苦:“你没有亲戚吗?用得着你,听你的。用不到你,还理你吗?”

席连讳好笑:“这话我又不信了,你这出了名的肯照顾亲戚的人,自家舅父接来养老,老太太你养老,韩家本来污糟,也是你姐丈请旨点名要了去的,受你许多好处,韩家敢用不着就不理你?”

“老大人你也弄明白再来说话,我自小儿没有父亲,舅父相当于我父亲,太后照拂我,我过得比表兄弟们好,不接舅父说不过去。老太太当年是招赘孙女婿,我家不答应,经舅父和南安老侯说上一说,我娶妻也要养她的老,这是早就说好的。韩家是连襟,能照顾我自然要照顾。为姨姐也要心里有他。而他让我姐丈要走,这要怪我姐丈和项城郡王争新兵,梁山老王没能耐,说起来我这亲家长辈真没能耐,就会跟我闹。”

席连讳失笑:“你又怪上亲家?”

“梁山老王劝不下他们,让他们到御前打官司。文章侯当年还是世子,他自己说的,和我家结亲后,看我比他好,他想发奋正没门路,我姐丈来了,我家里摆酒请亲戚,说到这里还怪姐丈不好,吹嘘他能带兵,什么二愣子三傻子到他手里就出息。文章侯听了进去,敬他好些酒,要去他手下当差,我姐丈喝多了,就答应他。醒酒后,后悔不迭,可没后悔药吃。直到今天他还恨我,说我让他喝多了酒,多揽了事儿。”

袁训没好气:“他只不怪自己贪酒吃。当时我家里还是太子府上的藏酒,为我成亲时讨来的,多出来两坛,我留着本想自己吃,让他鼻子尖嗅出来,喝了我的酒,倒还怪我。岂有此理。这就叫用不着我了,不理我。眼里还有我干嘛?当初他们是自己起意的!”

这一位把话推得干干净净,不由得席连讳大笑:“听上去你清白人儿一个?”

“清白着呢,别没事儿往我头上扣帽子,我又要忙寿姐儿大婚,又要抹造反名声,还给我添乱,看我容易吗?我还得天天上衙门呢。”侯爷悻悻然。

席连讳也能想到:“你以为又跟三年前一样,没了官,你好好忙大婚?哈哈,笑倒我了,你果然这样想,皇上也果然猜得对,知道皇上最近怎么说你吗?”

“怎么说?”袁训早就听人学过话,只装不知道。

“皇上说三年出游是你得逞,再想来上一回你休想。你这清白人儿继续当差兼忙活吧,既然你好生清白,老夫我不打扰你,告辞了。”

席连讳出来继续好笑,要是韩家自己的意思,那侯爷清白。要与他沾一点边儿,也太铤而走险。

出这件忠毅侯试图洗干净罪官事件,丞相家里呆不住,命轿子去官署。到了地方还没有下轿,只落下轿子,几个官员送出来又一份抄文:“这是刚刚声援文章侯世子的奏章。”

看署名都是张大学士的门生,席丞相已开始敲打侯爷,拖着病体不再耽搁,这又去敲打张大学士。

“大学士,这些奏章送上去以前,你看过没有?”

张大学士接过来看过就笑了:“丞相,你我差不多年纪,我不糊涂,你倒糊涂了?”

把抄文送回去:“我出游三年,对文章侯世子有过赞赏,治水请功的奏章还是我写的呢,这几个门生声援他,自然不会知会我。这是他们的私意。”

“你有过赞赏,难道不是你让门生继续赞赏?”席连讳眯起眼。

张大学士面色坦然:“我要赞赏他以前,总会弄清楚他是自己家的意思,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亲戚的意思吧?这才出来几天,我能弄明白吗?”

“你的话里倒有好几个意思。”席连讳皱起眉头:“这么说,老董也不知道?”

“你能想到怀疑我,他难道想不到这招嫌疑?历史上受朋党带累贬官和没有官的人太多,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个例子。我和他,难道东坡生平也不知道?都不会无故惹事端,更不会无故置身事端。”

张大学士说着,把抄文拿起来又看了看:“你别说,我刚才在家里生气他们不知会就声援,现在和你说上几句,我倒明白了。韩世子要是小人儿家的口径,有这样的忠心,没有辜负圣恩,我是不是也声援他一下?”

“唉呀,你掺和个什么呀。”席连讳埋怨。

张大学士一定不听,口口声声:“和你说过,来了兴致。”让人取来韩世子文章的抄文,拉上席连讳一起看:“喏喏,这句倒是小孩子话。喏喏,哈哈,”

席连讳奇怪:“这句可笑吗?”

“不可笑吗?我们在路上的时候,镇南王世子、韩世子、袁家六小爷全由赵夫子教,就教出这样文法哈哈,亏得镇南王府还夸他,哈哈,这文法也敢当先生……”张大学士幸灾乐祸到手舞足蹈。

席连讳反复看过:“这没什么吧,韩世子九岁,写这样的话正合适……”丞相的话慢慢的低下去。

张大学士佯装没听到,继续把整篇文章句句批上一通,把赵老头儿说到体无完肤。放下抄文还有乐不可支:“明儿笑话他去,不不,今天晚上就去。我走的时候阮英明是猖狂的,京中诗社敢占头名。去年我回来了,直到今年,小二还不收敛。等我晚上约他岳父同去诗社,好好笑话他哈哈,”

等他笑完,席连讳慢慢和他合计着:“这要是韩世子一个人的话,这件事情只惊不险。”

“知道,这里面要有我、有董、有袁家在内,就成了为罪官说话。好好的要为罪官说话,难免有笼络、贿赂,也就枉法在内。为什么要笼络,还一定是罪官?福王造反不过十年出去,造反的苗头未必熄灭。受贿帮说话的人不见得同样心思,却滋生这些人,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给他们可乘之机。韩家能干净,别的人也能洗干净。韩家没有为福王寻仇的心,难保证别的人没有。皇上没有计较福王亲族,不见得福王在外面流落的没有朋党。不再歧视余孽,他们活动的余地就大。有朝一日回朝做官,只怕又要造反。福王乱中死的人不少,他们的后代亲戚等全是服帖的心吗?”

席连讳告辞:“你明白就好。”

身后,张大学士叫住他,笑意盎然:“但是丞相,如果这是世子的忠心?那我是要声援他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是吗?”

席连讳叹上一声:“我七病八歪还来和你们纠缠,为的不就是防范二字。如果这出自韩世子真心,那倒好了,我可以继续养病,不用听两耳朵忠毅侯的苦水,又听你一脑袋的议论。”

张大学士拱拱手:“丞相您是忠心的人,又正直。”

“正直不正直的不敢说,只想这太平乾坤长久才好。”席连讳让跟来的家人扶出去。他奔波这半天,也实在累了。

丞相官署坐下,让家里送碗参汤来,恢复力气以后,进宫去想和皇帝回个话。

太监请他偏殿里坐下:“皇上宣文章侯世子在内。”

席连讳又放一层心,不管是定文章侯世子的罪,还是看得出他是忠心,这就要有结论了。

有了结论,他就要轻松了。

闲坐没事,又听张大学士说过外举不避仇,席连讳把韩世子的奏章要来,再看一遍。

见先是忧心进京来的人身份不一,担心争治水馒头似的哄乱目无法度。又提出不论身份和祖先罪名定人才,免得让有些人才蒙尘。就在这一段上惹出滔天的议论。

------题外话------

有时候作者苦口婆心,还招埋怨。这个根源就在于错误的认识:作者要理解读者的评论。

其实作者写,应该是读者理解体谅吧?而直到今天,仔没有带着走入杀戮,走入极端,走入不原谅,走入一眼看去身

边处处是针对。

正式提出这个不少作者已提出的观点,从今以后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