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我要飞的更高(1 / 2)

重启大明朝 佳鸣鸣 1693 字 1个月前

闫若曦看着飞到了天际的孔明灯,对着手下的匠人们说道:“孔明灯能飞上天,我们就不能做一个更大的,让人也飞上天么?”

振聋发聩!

所有的匠人都暗道:可是,没有那么大的蜡烛啊!

而且,这个大号的孔明灯飞上天后,我们怎么控制呢?若是飘到敌人那边,岂不是被他们生擒活捉了么?

若是孔明灯上的纸破了怎么办?那么人岂不是要掉下来?

这些匠人们几乎说出了个十万个为什么,等待闫若曦答疑解惑。

闫若曦看了一下天空,说道:“大号的孔明灯,能不能飞上天,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当然,她不能让手下们,冒着生命危险乱试。

闫若曦之后画下了孔明灯的草图。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上面的大气球,外部用牛皮缝制,要求工艺精致,不许漏气。

第二部分是下面的吊篮。这个相对简单,半径是2米的一个竹篮就行。关键是结实耐用,能多盛一些东西。

这可是将来的战斗部!

第三部分是点火装置。点火装置说白了就是一个铁炉子,置于竹篮上方一米处,方便人向里面添燃料。铁炉子的上方,安置一个管子,向上方的大气球不断地输入热气。

什么?竹篮、炉子和牛皮球,组合在一起就能飞起来?

这些匠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是,闫若曦这些天,一个接着一个的发明,他们还是服气的,都按照她的方法准备。

知易行难。

虽然,闫若曦说出了热气球的原理,以及基本构造图,但是真正制作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像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知道了裂变的原理,但是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够搞出原子弹呢?

知道是一回事,做成又是一回事!有时候这两回事,在时间上相差百年。

目前制作热气球,有三个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气密性。虽然,工匠们缝合的牛皮球,非常的紧密。但是还是有漏洞的。这一个大气球,就需要几十张牛皮,因此漏气的地方非常多。

怎么办呢?闫若曦让工匠们在牛皮内部衬上一层丝绸,在牛皮外的缝合处,用琥珀熬成胶,将缝合处外面再粘上一层牛皮。

总算气球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炉子,它是固定在竹篮上方的。问题是,炉子万一烧得红红的,将下面的竹篮点燃怎么办?当然下面的竹篮,也可以换成是铸铁的,但若如此,竹篮的重量就会增大至少2倍。

气球恐怕拉不起来!

怎么办?闫若曦只能让人将竹篮上包上一层的牛皮,起到阻燃的效果。

万事俱备,只欠实验。闫若曦看向手下的众位工匠道:“谁愿意坐上这气球,体验一次飞得滋味?”

“飞?恐怕这是去送死吧!”

工匠们面面相觑,暗道“别说这气球能不能飞起来是个问题,即使是能飞起来,怎么回收回来呢?若是等煤都烧完了,再回来岂不是从高空中摔下来?”

谁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原本,闫若曦是想放几个小狗上去试一试的。但是无奈,这热气球是需要操作的,需要不断地填煤,狗在上面怎么填煤?

是不是先拿一条狗上去试一试呢?

她犹豫的功夫,李成蹊站了出来说道:“闫将军,我想要试试!”

“李成蹊,你可要想好了,若是中途有什么意外,可能不仅气球毁掉,你也要摔得粉身碎骨!”

李成蹊看向蔚蓝天空,坚定的说道:“我不怕!就是摔得粉身碎骨,我也要起飞!”

“闫将军说过,科学就是要不断探索未知!我必须要试一试!”

闫若曦让人准备一条3丈长的牛筋做成的绳子,拴在吊篮之上,防止气球变成脱缰之马。

她又让兵士提前将气球,悬于空中,这样火炉子就在生火时,就不会烧到上面的气球。

做好这些准备后,即使是气球从天上摔下来,李成蹊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作好一切准备后,李成蹊带着2名兵士上了热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