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书院如今乃是蜀地中心,法网森严,有三千大儒镇压法网节点,数万学子口诵圣贤经典加持,浩然正气汇聚如海,邪魔辟易,是当之无愧的儒道圣地。
可如今这儒道圣地的天空中却被无尽血云笼罩,遮天蔽日。这个动静很大,尤其是天空中的一幕,哪怕是在数百里之外,普通人都能看见,一朵巨大的血云飘在了龙门山的上空。
更何况是近在咫尺的龙门学子,血云中那股邪恶不详的力量,他们感到一阵惶恐不安。
对于这一幕,敖臻也感到几分措手不及。他将三品红莲以及血茧带入龙门书院后,血茧内的修罗就开始不安分起来,竟然有提前出世的迹象。
而血茧内的修罗实力强大,达到这方世界的容纳极限,一举一动都能引动天象变化。那满天血云正是其即将出世,天地交感,产生的异象。
敖臻略一思索,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知道为何血茧内的修罗会不顾根基受损,准备提前降世。
儒道修行,养浩然正气,立正心,堂堂皇皇,昭明如日月,其气代表了一种极致的意志,中正、坚韧、正大、光明。
按照儒修的说法,便是包含有仁、义、礼、智、信、忠、孝、勇等种种人类至上的品质和美德。这些品质和美德,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某种领域内无可抵挡的力量。
这种力量至刚至阳,霸道之极,排斥一切异种能量,镇压一切邪魔。血茧内的修罗乃是天地大魔之一,来到仿佛浩然正气源头的龙门书院,自然被浩然正气排斥、镇压的厉害。
看着惶恐不安的龙门学子,敖臻略微有几分不满,认为这些学子的心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加强特训才行。不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如何堪破生死,突破大儒,成为有用之人!
不错,对于敖臻来说,达不到大儒境界,对他来说就是无用之人,在乾元神庭之中,只能做一个普通的神庭子民。
“尔等不必惊慌,天地间有大魔即将出世,被本君镇压在龙门书院中。所有大儒听令,立即催动儒道八门阵,所有龙门学子停下其他事宜,全都跟随本君诵读太平经。”
敖臻的声音响彻在龙门书院上空,声音中散发着玄奇的力量,抚平了众人不安的心。
“儒道八门阵!”书院内的众大儒听到后不由神色一变。普通人不知道儒道八门阵,但是这些参与八门阵布置的人却深知八门阵的恐怖。
儒道八门阵是龙门书院的护院法阵,乃是龙门书院初建时就布置好的,经过之后的不断强化,威力之强难以想象。如今神君竟然要启动这门大阵,可想而知,镇压的大魔何等强大。
众大儒听后连忙应诺,然后便以自身的浩然之气灌输到儒道八门阵中。儒道八门阵的启动,八道巨大的浩然光柱冲天而起,融入龙门书院上空的浩气海洋中。
顿时,偌大的浩气之海化作一个后天太极八卦图。八卦图一成,便将天空中的血云涤荡一空,让整个龙门上空碧空如洗,朗朗大日照耀的人懒洋洋的。
紧接着这个巨大的八卦图将整个龙门书院都笼罩在内,而且这八卦的卦位却不是普通的卦阵,每一处卦位之上分别浮现出一个古朴的大字。
仁、义、礼、智、信、忠、孝、勇,每一个文字本身似乎都带着一股子特殊的气息和威能一般。而中央的太极图的阴阳眼上,也都飘着两个同样古朴的文字,善、恶。
整个阵势都是以天地间存在的浩然正气为引导,完全不用天地元气为力量的支撑。核心经义却是善恶一体,化恶为善,惩恶扬善。
此阵一经运转,龙门书院内得众多人士顿时感觉心神澄清如碧海蓝天,内心深处中的邪念、魔念消散一空,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贴合在一起,一个个身上浮现出祥和的气息。
而在龙门书院的核心之处,八门阵的中央,一个方圆百丈大小的太极图上,一株三品红莲连同上面的血茧被镇压在其中。
这血茧不断的跳动着,散发着一股恐怖的血光,不断的冲击着太极图。若不是敖臻亲自镇压,怕是早就破开了。
一丝丝奇特的波动笼罩在血茧和敖臻身上,血茧之上,一道黑光冲天而起,直入苍穹万丈。这黑光之中尽是杀伐恶念,刺激的整个大阵飞速的运转起来。
而敖臻的身上,一道白光一飞冲天,直入苍穹数万丈,而还有一道千丈高的黑光一起出现。白光之中,满是善念以及众人的祝福,黑光之中则尽是众人的诅咒厌弃。
敖臻身为神灵,吸收众生香火愿力,自然也要承受众生之因果。所幸敖臻的善因远远大于恶果,才没有被因果反噬,引得业火焚身。
收到善念白光牵引,大量的浩然正气被牵引下来,不断的冲刷敖臻的肉身,让他的肉身也略微强上一丝。
敖臻和血茧坐镇在太极图的善恶两极,只见敖臻身上的恶念一点点的被大阵汲取,转移到血茧之内,让敖臻的身心不由感到一阵轻松。
同时,无尽的浩然正气随着大阵的运转,化作一道道枷锁凭空而现,将镇压太极图恶极的三品红莲和血茧牢牢缠绕住。锁链如瀑布,每一条都散发着极道气息,充满恐怖的威能。
血茧内的修罗仿佛意识到这些锁链的可怕,顿时收敛起全部的生命波动,采取秘法龟缩防御起来,再也没有提前破茧而出的欲望。
浩然锁链在不断消耗着血茧的能量,但三品血茧仿佛扎根在冥冥的大道之中,不断的汲取一些特殊的能量灌入血茧之中,孕育着其中的修罗。
见此,敖臻知道,想要消灭修罗,这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顿时,念诵起太平经来,声音响彻整个龙门书院,众龙门学子也跟着诵读起来,顿时朗朗读书声响彻在天地间。
“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得名者。”
“君宜守道,臣宜守德,道之与德,若衣之表里。”
“夫君贵道德,下刑罚。小人反,下道德,上刑罚。”
“夫王者静思道德,行道安身,求长生自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