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风雪十一月(1 / 2)

奋斗在红楼 九悟 2721 字 28天前

十一月下旬,已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临街大道的商铺,大半都很清冷。呼啸的北风中,旌旗,幌子摇摆。在冬天不得不出门的人们,都是一身厚厚的棉衣。

从天津回来的倪二,缩着脖子,在清晨从赌场里出来,迈着公鸭步,摇摇晃晃的回家。如今京师风气肃然。稍有小错,就是流放西域。他们这样的青皮,等闲不敢生事。

一辆马车自朝阳门出内城,平稳的行驶在官道上。尔后,抵达东城外最知名的两处地方之一:澹云轩。

澹云轩的一处院落中,先抵达的翰林院侍讲学士蔡宜、吏部考功司郎中汤奇已经等了有一会。贾环进来,笑着寒暄几句。三人置酒小酌闲叙。

当日,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去世前,留了三份推荐书,由何幕僚转交给贾环。用意是为贾环的仕途铺路。这三份推荐书分别是给:蔡宜、汤奇、金陵知府纪兴生。

这三人都是林如海的至交好友。而贾环曾经将蔡宜、汤奇引荐给王子腾,成为王检点夹袋中的人。而今日,贾环三人聚在一起小酌。其中的意味,自是耐人寻味。

九月下旬时,何夫人生日,四大家族内部聚会。王承嗣、史智等人围攻贾环。汤奇在座,属于王家核心圈子中的官员。

一张圆桌,一壶温酒,几个江南小菜。香气弥漫,引人垂涎。在窗外寒风呼啸之时,品酒闲话正当其时。

汤郎中年龄四十多岁,面向偏老。他宦海多年,只得一个正五品的刑部郎中。此次全赖贾环在何大学士面前推荐,笑道:“当日人人都说澹云轩藏污纳垢,现在看,并没有嘛。”

蔡宜笑一笑,拿着小巧精美的白瓷小酒杯饮一口酒,看着好友发挥。蔡宜在翰林院就和贾环见过。他得王子腾推荐,官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官。

贾环微微一笑,一半解释一半剖白,“正当经营,即足矣。何须做不法之事。”

此时,距离武英殿议事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余波不止,官场震荡、洗涤。人事几番新。

当前,京城中官场大事是何大学士联手魏其候,削五军都督府的权,增加兵部的权力。五军都督府中,两个都督,两个同知。四席中,旧武勋集团占了三席,魏其候如何能不另辟蹊径?

而何大学士是在调整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加强文官集团的话语权。兵部尚书,历来都是文官出任。

但,这些事和贾环关系不大。增收商税的事,要推到年后酝酿。他近日除了和各方保持接触、理顺关系,就是在等龙江先生的消息,他要准备前往江西永丰县去帮宁老先生画一幅遗像。

闲话几句,蔡宜问道:“华永新入直文渊阁,何相属意谁为大司寇?”

新鲜出炉的武英殿大学士华墨是江西永新人。大司寇是刑部尚书的雅称。

贾环对这些内幕消息自然是知道,透露道:“何相的意思,以河东都转盐运使田昌为刑部左侍郎,掌刑部部事。”田昌、现任的大理寺寺卿梁锡都是山长的好友。

汤奇点点头,不屑的道:“华永新,佞臣耳。假以时日,又是一个谢旋。而朝廷的情况,非能臣不足以执政。祸乱大周江山者,必是此人。”

贾环和蔡宜两人都是笑而不语。

汤郎中这么说,自是有缘故。华墨入阁的第三天即上奏天子,奏请册封杨贵妃为皇贵妃。何、刘两位大学士拒不奉诏。华墨起草诏书。杨贵妃的皇贵妃金册、金印已经拿到手。

杨皇贵妃这个话题不好多谈。水很深。算武英殿议事后的一系列余波之一。

蔡宜道:“近日,何相奏请天子修仁宗皇帝实录。天子应允的概率很大。翰林词臣将来有望成为真正的储相。倒是,子玉可惜了。”明朝就流行给皇帝修实录。翰林词臣们,几年的功夫修完实录,官升一级。何大学士明显在为一众翰林官铺路。

贾环就笑,“我这个年纪要成了储相,恐怕士林非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蔡前辈可以争一争仁宗皇帝实录的副总裁官。”这算是表态支持蔡宜。

蔡宜点点头。

他知道贾环的意思。贾环要成为储相,距离人头落地之时不远。士林非议只是个很文雅的说法。真正的危险,来自于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