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1 / 2)

[红楼]皇后之路 则美 7507 字 22天前

贾元春不会怀疑抱琴的忠诚。

看着抱琴走了之后, 心里面想着等一会儿来传旨了,自己穿哪一件衣服才能显得贵气。

对了, 到现在为止衣服还没送过来。

“抱琴”

没有人答应, 来了另外一个宫女, “娘娘, 您有什么吩咐”

“你叫什么名字去问我内务府什么时候把我的衣服送来。”

“奴婢在家的时候, 家里面起的名字叫桂花。奴婢这就去内务府那边问一问。”

桂花这名字有点俗。

“叫桂枝吧, 去问问他们, 其他用度什么时候送过来”这个时候才觉得抱琴不在,真的不方便,要是这些小事以前自有抱琴去操心。

不行, 需要让家里面再送一个得力的人手进来。

过了一会儿御膳房来送饭, 满满的摆了一桌子,贾元春看完之后皱着眉头。让桂枝拿了一张银票赏给他们。

“这些本宫都不爱吃,再换一桌子来。”

她刚刚跃居高位,这个时候正是立威的时候,就是一桌子好菜也要挑出一点毛病来, 再赏赐一会, 也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不是个好欺负的。

要是她自己是从宫外抬进来的也罢了,实在是在宫里这么多年,宫内的人对自己多少了解一些,以前这御膳房没少欺负自己。

送饭这些人对视了一眼,把这些饭菜撤了下去,过了一会儿, 又送了一批新的过来。

贾元春看了看仍然不满意,用筷子翻了几次,挑那些能吃的吃了下去。旁边有太监提醒他,“娘娘今日吃的不多,可是哪里不舒坦,若是有不舒坦的地方,请说出来,这个时候好给您请太医。”

这个时候正好是自己要封妃的关键时候,当然不能让自己病了。

贾元春摇了摇头,她知道后宫有这规矩,若是请了太医,那就不能把自己的牌子送到敬事房去。

旁边的太监又问,“这些东西您没吃几口,是不是有些上火”

贾元春有点生气,“本宫想吃几口就吃几口,你管得着吗”

太监磕了一个头,让人把东西收拾起来,一群人退下了。

中午的时候送过来了两碟子小菜和一碗白粥。

“这是给您下火用的。”

一连两天都是这样,要是看不出来御膳房整自己贾元春也白混了这么多年。

可是来送饭的太监有理有据,“这都是皇后娘娘定下来的规矩,您要是不信,可以自个儿去问问,看其他娘娘平时都是怎么吃的。”

贾元春觉得自己在这关键时刻忍一口气,日后再找人算账。可等来等去,到了过年也没等到所谓的封赏。

甚至在大年初一朝贺那一天,自己都没能出去在内命妇里面站班随贺。

而且大年初一是自己的生日,没道理太太和老太太不到自己跟前来一趟。

贾元春越想越不对劲,到了门口被太监挡了回来。

“娘娘,您现在这个时候不方便走动,您一无封号,二无位份,这个时候出去名不正言不顺再则说了,今天来的都是一些柱国大臣的夫人,再有就是公主郡主等,您这个样子闯出去,与您的名声不好,请娘娘再忍耐一些时日。”

贾元春气的愤愤然回到了寝宫,掐着一算,抱琴离开了大半个月了。

“桂枝,你去问问抱琴什么时候回来”

“娘娘,抱琴姐姐回不来了,前几天跟您说了她的伤口流脓血,接着发热,没熬两天人都没了。”

“贱婢,你说了吗”

桂枝吓得赶快跪下来,“娘娘,三天前都跟您说了,您还答应了一声。”

贾元春有一点印象,她似乎喝了点酒,迷迷糊糊的听了,还以为抱琴回家去了。

“拖下去,把她拖下去打板子。”贾元春着急的在寝宫走来走去,“怎么办怎么办报琴要是没了,怎么往外边传信呢到时候又有谁去取太太给的银票”

这一次,琳琳虽然没能主持命妇朝拜,可来到宫里面儿的这些内外命妇少不了要到甘露殿外边儿磕头问安。

有那些消息灵通的都知道娘娘前几天跟皇上闹了一场动了胎气,这两天好好养着呢。不知道的只是听说皇后娘娘又怀了一胎,只不过怀相不太好,如今太医让静养了。

荣国府的女眷也跟着在大殿外边儿请安,宫中的太监们赶快上去,把荣国府宁国府的女眷扶了起来。

“咱们娘娘吩咐了,说是天气冷,让贵府的女眷早点回去,娘娘今年有些不舒坦,就不见各位了。这边还有一些娘娘赏赐下的东西,带给家里面的孩子们玩儿吧。”

老太太和王夫人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只得收下东西,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那些嫁出去的公主郡主们拦不住,她们都到寝宫里面坐着说了一会儿话,眼看着外面还有一个承恩公夫人贾敏等着,这些人都早早的告辞了。

贾敏来了赶快坐到床边儿摸了摸琳琳的手,“手不凉,脚凉不凉你不知道我上回回去,和老爷我们两个好几晚上都没睡着觉,就害怕你这有个三长两短”

“您放心吧,我最近几天动都不敢动一下,账本都没碰,算盘也没打过。外边儿的事儿都不听了,一心想着把这个孩子养下来。”

贾敏点了点头,“你这话我回去原封不动的告诉老爷,也让他别操那么多心了。”

张嘴欲言又止的模样,似乎想了什么,到底没能说出来。

琳琳看她的模样就有点儿着急,“您想说什么倒是说呀,这屋子里面又没外人。”

“外边的糟心事和咱们家无关,跟您也无关,跟朝廷也无关,就不说这些闲话了,咱们家倒是有一件要紧事要跟娘娘报喜。”

琳琳想了一下,八成就是林皓的婚事。

“我弟弟已经开始相看人家了”

“是老爷的同门师兄,家住蜀川的辛大人家。过年前老爷出去和那些师兄弟们饮酒作诗,在酒桌上听说了辛大人家的姑娘还没有婚配,就为你弟弟求娶。”

“辛大人官居何职呀,为什么女儿没听说过”

贾敏叹了一口气,“根本就不在京城,做的官儿又小,您当然没听说过,是一个七品官,做县令,连年在外边外放。当了几十年的老县令,也有政绩,只是脾气不好,听老爷的意思,在士林里面颇有美名还说这样人家的姑娘嫁到咱们家就是下嫁了。我也只能打起精神操办你弟弟的婚事。”

她脸上不好看,觉得儿媳妇的身份低了。

在琳琳的印象里面,老爹林如海这个人没办过什么不靠谱的事儿。所以对于这一桩婚事还是满意的。

“娘亲一转眼也要做婆婆了,再往后两三年也是有孙子的了,当高高兴兴的才是。”

说到这里贾敏想到将来的孙子孙女又眉开眼笑起来。

等到前面朝拜结束之后,太子被人送了回来,带着弟弟白泽给外祖母问安。

贾敏赶快从袖子里面掏出两个大大的红包塞到兄弟两个的手里。又说了几句吉祥话,才满面红光的出去了。

贾敏出了宫门,身边的丫鬟都跟她说,“太太,前面看着好像是荣国府老太太的轿子。”

贾敏心想八成还是为了贾元春的事情等在这里的,带着人到了轿子跟前,老太太挑起帘子让女儿坐起来。

“你刚才有没有问元春最近如何了”

贾敏一听脸色有些扭曲,前几天女儿跟女婿闹起来的事,就是因为元春。回去之后老爷听完脸色灰败了两三天,还一个劲儿的说“娘娘这是一部险棋呀,要是弄不好,他们母子三个都落不到一个好下场。”

又过了两三天,老爷在朝廷里面没听见什么风吹草动,也没听见人家在背后议论正宫,才算是放下了点心,因为操心这点事儿,冬天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肉又下去了,整个人又瘦的皮包骨头,看着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怎么了娘娘跟你说了吗”老太太看她不说话,赶快追问。

贾敏看着老太太急切的脸,重新调整了一下表情。“娘娘倒是没有说这个,娘娘最近怀着小皇子,太医让她卧床静养,她把那些事儿都丢开手不管了,刚才跟她说她兄弟的婚事也没那个兴头去听。

元春的事先不提,老太太只是我前不久听见有人说”

有些难以启齿的模样。

“说什么”

贾敏又犹豫了一下,“人家说贾家不干净,什么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扒灰的扒灰”

“你在哪儿听说的这是胡说八道,你当时听说的时候就应该一个大嘴巴子招呼上去”

“空穴未必来风,我能招呼一个人我能招呼十个百个吗我也有些不信,只是外边传的有鼻子有眼儿的,虽然跟咱们家无关到底是一个祖宗,你让我两个哥哥管管这事儿。”

老太太气得不轻,贾敏又害怕气坏了她,不说这事儿吧,老太太又要追着自己问元春的事儿。

“这话也有可能是人家瞎说的您回去问问我哥哥嫂子,这天也不早了,我看着轿子里面的火盆也灭了,您早点回去吧,外边冷。”

“咱们娘俩好久没说话了,你就坐在这里陪我多说几句”

外面就有一个丫鬟喊了一声,“太太,时间不早了,咱们该走了。”

贾敏赶快解释,“我们老爷今天早上还说呢,说是他亲家师兄还没走,让我们家这边儿早点儿下定,也早点儿让皓儿娶妻,女儿先回去操办皓儿的婚事,今年要会亲家,过年也不去家里了,等闲了再给老太太请安。”

老太太这下也没了阻拦的理由,“去吧,去吧,这是大事。”

贾敏答应了一声,下了轿子坐到了自家的马车上。心里面不是味儿,马车一路回到家,林如海已经坐在正堂上了。

“见到娘娘了,看着气色怎么样”

“看着气色也好,娘娘的身子骨你又不是不知道,向来强壮。生太子和二皇子的时候又保养得好,这三个月躺下来怕是躺的有些不耐烦呢。”

林如海摸了摸胡子,“好就行,今天在大殿上看见太子了,很多人背地里面儿都称他一声林太子,虽说娘娘姓林,可带上咱们家的姓氏倒让我有几分不安最近你们母子几个低调再低调,万事不可出头。”

“知道了,咱们家就关门过日子,也让咱们家那俩兄弟关门读书。”

林如海默认了这话,“你带着黛玉吃饭吧,我去后面看着他们兄弟两个。”

贾敏站起来,“大过年的就不要分桌子吃饭了,一家人在一起也团团圆圆的吃一顿饭,老爷带着两个儿子直接来后院吧。”

林如海点头答应了。

过完年了,眼见天气就开始转暖。

琳琳终于能下床走动了。

在大衣镜前转了转身子,琳琳觉得躺了俩月,把腰给躺粗了。

“从明天起,给我喝糙米粥,吃糙米饭,对了大棚里面的青菜还有吧把那些青菜给我清炒了。兔子吃啥我吃啥”

宫女们对视了一眼,不敢瞒着,赶快派人对钱升说了一声,钱升知道了皇帝也就知道了。

“跟皇后说让她别折腾了。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还折腾什么胖一点儿就胖一点儿吧,宫里又不是她一个人胖。”

说完之后内卫营的统领小郭将军进来了,递上来一个小纸片儿,皇帝看完之后哼了一声。

“跟皇后说一声,朕出去看看咱们家的生意。晚上回来在甘露殿吃饭,朕要看看她晚上吃什么东西。”

随后飞快地换了衣服,带着钱升和小郭将军出门了。

贾琏就在北三街的铺子等着他。

“哎哟,崔兄弟啊,你可来了,你说这事儿我都没脸跟你见面。”

“咱们的交情是咱们的,我跟贵府的二老爷可没什么交情。”皇帝冷笑了一声,请贾琏进门。

“我们家那位太太最近也是手头紧,我也是刚从我媳妇儿那里得到的消息,飞快来给你透个信儿,不是这个月,就是下个月,帖子就送到你们家,你回去跟家里的商量一下,看怎么婉拒了合适。”

“说好听点是入股,说难听点就是谋夺我的家产,难不成你们家太太不知道我们家生意做得多大吗

去年快收麦子的时候我们家下了大本钱,在这京畿附近和那些农户们签了字据,只要他们种棉花,我们这边付4成银子做定钱,等棉花收上来了之后给了我们,我们就付剩下的尾款,若是收成好了,超出我们定的那个数,多的他们愿意卖,我们就愿意收。光这些银子就散了800多万两出去。

今年马上又要种棉花了,各地的县令都和我们那些掌柜的开始接洽,也想种些棉花让我们收了。你们家二太太就不想想我们摊子铺了这么大,难不成是背后没人”

贾琏拍了一下桌子,“我不是没跟我媳妇儿说,我说了你们家和宗室有些关系,可我们家二太太也说了,说是我们家好歹也是这里的二等人家,和那些王爷公主郡主的关系都好,也只是在里面入了些银子,跟着赚一些分红罢了。

对了,我媳妇儿的姨妈他们家也是做生意的,就是薛家。这一会儿从南边买了一批棉花,想要卖给你们家,明天也想把这事儿说说。”

“为避免咱们两家脸上难堪,请贾兄弟拦着点儿,我们家现在没想着让人家入股。

也麻烦贾兄弟你回去跟她说一声,我们家今年不收棉花了,去年收的棉花今年够用,商队往草原上去了一趟,带回了不少羊毛,打算羊毛棉花一起纺线织布,这些布料都是卖到北边草原上去的,织的厚实保暖,光干这个人手就不够用,要收棉花卖棉布等来年了。”

“这么说你们今年真不做棉布生意了兄弟我虽纨绔,但是也知道北边儿一直是咱们的心腹大患,要是有人告你一个通敌卖国你可要怎么办呢”

“这个您倒不用担心。”皇帝也只是摆摆手,他才不会跟贾琏说北边儿商道上有一座山,里面全部是铁矿,商队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顺手带一些回来。

最巧的是旁边居然有露天的石炭,商队里面的这些人当年都是出征过的边塞军,胆大之极,居然就在矿山里面就地驻扎,打了铁锭运回来。

皇帝听说了之后,立即派遣自己的心腹接管了矿山附近的大小事情,以商队为掩护,打算多跑几次,将打好的铁锭赶快运回来。

赚多少钱皇帝不管,运回多少铁锭这事皇帝一天要问几次。

草原上多穿羊皮,很少有人穿中原人才有的柔软又厚实的好布料,只要拿羊毛换布料,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都十分豪爽。

若是羊毛不够,还能再换一些牛马回来,牛马数量虽然少,但是挡不住次数多啊。

现在往北边跑的这条商线是皇帝最重视的。

其次皇帝也要分出一只眼睛去盯着的是南洋的商线,这支商线回城的时候拉的最多的还是粮食,稻米像流水一样从船上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运入国内,缓解了各处灾情。

尽管最近几年有些地方涝了,有些地方旱了,皇帝倒不用着急上火,哪个地方闹灾了,直接从太平仓里调粮食就行了。

果然慷别人之慨解决自己的麻烦是最好的事情。只是皇后闹了几回,两口子嘛,肉烂在了锅里,只要把儿子往皇后跟前一放,跟她说了你要是不出血,往后你儿子接手的就是一个破烂儿江山,皇后到底忍下来了。

贾琏听了皇帝的话,也只是点了点头,“我们太太虽然有心想在你们家入股,但是也要等到我们家那个侄儿媳妇儿的丧事办完了再说。”

“侄儿媳妇”

“说起来还是我们老贾家的宗妇呢,年纪轻轻的人就没了,我们家老太太难受的跟什么似的说了丧事要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