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不是经常来盯着这里,因为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他同各小组商量解决。但这里火热地训练营,让他回忆起自己的军事生涯,看到这些演员在教官的指挥下疲于奔命,嘴角很自然地露出微笑。
“这些人表面上顺从,在心里头一定在骂我。”李思明想道。“也许训练营结束之后,他们的看法会有根大的不同。”这些演员们风餐露宿,负重40磅的装备急行军5公里,每天只能睡3小时,而且经常根本无法入睡,因为在潮湿的帐蓬里妳会冷得发抖。但经历了这些之后,每一个都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要当明星,一定要付出点代价的。
而此时那些演员看到李思明地这种微笑,心里却在恶寒。教官戴伊对他的笑容却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因为这种笑容自己的脸上也经常会出现。尤其是当士兵被整得呼天抢地的时候。
对于我们的大导演李思明来说,这一次跟以前不同。场面绝对要火爆,要成为“大场面”,而且还要竭尽全力,还原真实的战场情景。男人大多喜欢看战争片,据说这能说明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有暴力的倾向,不管这个、李思明是很喜欢这部战争电影的。所以,李思明可不想看到一名士兵被打成筛子倒下,全身却找不出一个弹孔,也不想看到他曾在某部电影中见到的,被狙击手200米内击中胳膊,胳膊还能完好无损活龙活现地再展“功夫”,更不想看到美军士兵手持m16步枪,装腔作势地跟手持m1步枪地纳粹互射。
为此李思明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深入地研究美军那段地历史,还好他对二战的欧洲战场也比较了解,但是要再现历史还要借助“外脑”。于是,一支三十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组成了,其中有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的老兵、军需官、初级智慧官、随军记者,还有研究二战战史的专家。这些人花费不菲,他们将对那场战争中的军事装备、军事行动、战术战法、战场环境、和士兵个体,进行细致地研究,给李思明提出建议。李思明自信有了这个顾问团,他总不可能输给那位从没上过场的斯皮尔伯格吧?
科波拉很快就从爱尔兰回来了,带回来的有息好坏各一半。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妳想听哪个?”科波拉故弄玄虚。
“先说一下好消息。我最喜欢听这个!”李思明道,既然好坏各有一个,还是先听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我们在爱尔兰找到一处非常完美的狭长海滩。这片海滩沙质很好,海水的颜色是金黄色,而且还背靠险峻的悬崖,一切都与诺曼底颇为相似。”科波拉说起这个很兴奋,这次很顺利,“我们只要稍作布置,就能改变战争发生的地点,就像历史本就在那里发生过一样。而且我们获准在当地拍摄,条件是拍摄后必须恢复原样。”
“很不错,那坏消息呢?”李思明道。
“坏消息是,爱尔兰军队拒绝提供军人担当群众演员,说是没有先例,他们没有义务配合。”
“今年是诺曼底登陆四十周年,是个伟大的日子,四十年前,盟军在那里浴血奋战,为解放全欧洲而流血牺牲,多么伟大啊。这个妳跟他们说了吗?”李思明问道,这个问题他感到很意外,因为他知道原本历史不是这样的。
“我当然说了。”科波拉解释道,伸出一个小拇指,“我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其实是希望在剧本中做一个小小地变化。”
“哦?”李思明很好奇,“不会想在我的美军小分队中加一个爱尔兰人吧?”
“咦,妳怎么知道?”轮到科波拉表示惊奇了。
“我就说嘛!”李思明手抚额头,很是头疼。爱尔兰军队心中打的小九九,很是让人发狂,虽然大家是盟友,但让一个外国人加入到美军之中,去营救一个美国大兵,算是怎么回事呢?李思明倒是想全换成中国人进去,但能吗?
科波拉是深有体会,当年他拍《现代启示录》的时候,就是因为五角大楼对剧本不满意,拒绝合作,才让科波拉不得不从菲律宾租炮舰和士兵,最后血本无归。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这样,李思明怎么能让他当自己的副导演?
“导演,我们现在还缺登陆艇,爱尔兰、英国等地只有几个破烂不堪的老古董!”道具师西蒙-阿瑟顿站了出来。
“导演,二战时的美军军服也缺,那些二战时为美军制作军服军服军鞋的公司、要求我们必须先付款作抵押,才肯开工!”服装设计师乔纳-约翰斯顿也凑了上来。
“停、停!”李思明连忙阻止还想凑上前来,提出困难的职员。
“我当导演也不容易,是不是?”李思明冲着众人一摊手,“怎么也得一个接着一个来,我就一颗脑袋一张嘴。”
“没错!”科波拉耸耸肩,很是同情,“长了两颗脑袋,那是传说中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