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理智(2 / 2)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3437 字 2个月前

就像是被顺软了毛,扎刺的猫儿又安逸地享受起来,片刻舒了口气:“朕岂非不知耶?”

实际上,只要看张德被刺杀的次数比他李皇帝还多,就明白这种人不可能是叛逆。当然硬要说前去刺杀张德的人都是国之栋梁朝廷忠臣,他李世民也无话可说。

纵横江湖几十年,除了张德崛起这种套路太过别致,什么阴损手段没见过?

杀张德是杀,杀李世民也是杀,不外是浑水摸鱼那一套。

只可惜天下承平三十余年,贞观朝绝对贞观,固然摆平不了张德,但换个角度来看,本朝的“护国大法师”,舍江南土狗其谁?

“人生不过百年,便算他能活百岁,也不过还有六七十载。皇唐之寿,起止百年?”

一如大多数人都在熬李皇帝去死一样,对唐朝这个国家而言,熬死一个张德又有什么稀奇的?

既然他要做圣人,由他去吧,只怕到时候圣人门徒先忍受不住,李杀神王诛魔之流也想证道,不屠了你个圣人,怎么印证一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初掌权柄的长孙皇后揣摩出来的一番道理,总结起来,不过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罢了。

眼下张德精力旺盛,还能压制种种需求,但总有一天人老体衰,到了那个时候,越是圣人,越是该死。

因为圣人只会挡路。

“朕只是不甘罢了。”

李世民恢复了平静,看这宫廷之外的晴空,二月里的天,很是讨人喜欢,“纵横天下数十载,止此一人不得降服……如何甘心……”

隋末以来,李皇帝打通了游戏,各种副本刷了个遍,什么精英怪都被打死,独独一开始以为是新手村的菜鸡……他妈的全程没剁死。

强迫症不能忍,松鼠症还是不能忍。

憋屈啊。

“须拿得起放得下……后世传唱贞观,唯二郎一人,其余种种,不过是绿叶之于红花,岂可相提并论?”

道理是这个道理,哪怕大唐亡了,人们追溯贞观朝的风华,只会感慨贞观大帝文治武功旷古烁今。至于那些个名臣良将,大概也只有在传奇小说中,被人传唱,而传唱的原因,大抵也是因为得遇明君。

“罢了。”

李世民摆摆手,然后问道,“汉安铁路诸事,可有议论?”

画圈圈诅咒某条江南土狗死全家是一回事,但江南土狗折腾出来的物事,那是真香……真的香啊。

“诸部筹措专款,专用铁路专科学堂。如今遴选人才,旧年陈法,着实缓慢。楚地少年不通四书五经,却极善实务,此消彼长……不是长久之计。”

实际上京城的有识之士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凡是武汉来的人才,对于经典,往往就只能念叨几句“经典”,什么“子曰:有朋自远方来”这种,再要强求其它,就是有些强人所难。

早先还有人嘲讽,但上手业务之后,就立刻发现了差距,这种观感上的错位感,很是挫伤了大量京城少年,排挤、孤立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

但现实需要客观存在,再如何排挤、孤立,官僚处理业务,终究还是需要“高效率”的人才,于是“劣币驱逐良币”,武汉那些个仿佛速成班流水线折腾出来的“人才”,在贞观二十四年的时候,几乎遍布京城各行各业。

“中国不可轻变,跟着武汉走吧。”

李皇帝所谓“不可轻变”,其实说的是制度。真要是改制成武汉那个鬼样子,阻力之大不可想象,不知道多少勋贵要“变节”,再来几个玄武门,怕是也够了。

整个贞观朝在集权的过程中,真正发生革命性制度变化的领域,只有一个教育领域。

而发动或者说引领这场变革的人,就是那个在常人眼中是个老顽固的孔颖达。

“孔冲远的封赏,比照房杜吧,之前那个,还是薄了些。”

“嗯,此事我再寻马周前来商议。”

长孙皇后见丈夫恢复了理智,终于偷偷地松了口气。

过了几日,外朝就有人在传说一个事情,说是二圣还要加封孔祭酒,至于封赏到什么程度,只听说会升格爵位。

与此同时,管理档单的人跟人吃酒,无意中说起宫中找人询问了刘文静之家,旋即便有人揣测,很有可能刘文静的那个鲁国公头衔,要落在孔颖达头上。